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高善文 姚学康
 
内容提要
 
进入10月份以来,在信用债和短期债券的利率水平大体稳定,内外经济数据和政策环境没有明显不利变化的背景下,以十年期国债为代表的长期利率债收益率连续快速上升,引发了市场的普遍困惑和焦虑,并出现各种临时性解释;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价格回调、PPI环比见顶回落和短期国内经济数据开始走弱的背景下,尽管周期板块跟随调整,但主要股票指数仍然出现快速上涨。
 
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对中长期经济前景预期的改变,引发了定价锚的漂移,是推动这段时期债券和股票格局变化的关键原因。
 
尽管短期经济数据存在波动,但中长期经济前景预期的改变存在切实的原因,例如全球经济普遍和广泛的恢复、中国房地产存货去化接近尾声等,这些重大趋势的出现和逐步确认推动着金融市场格局的转化。由于年初加强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冲击,这些基本面因素被掩盖起来。近来随着政策冲击逐步平息,基本面的因素开始显现。
 
在交易层面,这可能主要表现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逐步减少长期利率债的配置,并增加权益资产的持有,从而部分地推动了股票的上涨和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
 
从这样的解释看问题,长期利率债收益率的上升似乎具有趋势性,并可能在长端的信用债等市场上逐步扩散开来,尽管这一变化对短期利率水平的影响不会很大。
 
风险提示:估值锚的漂移对债市的冲击  外需恢复与地产降温角力
  
一、“估值锚”的漂移引发长债大跌?
 
10月中旬以来,银行间长债收益率持续上行。迄今10年国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较9月末上行接近30BP,一举超越5月中旬银监会政策冲击时期形成的收益率高点。其来势之突然、幅度之显著,令许多参与者感到意外。
 
完全将此归因于资金面或短期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似乎是不恰当的。
 
例如,资金层面,除了10月9日以及最近数日,中旬以来的多数时间里拆借利率并未明显走高,对长端的向上挤压有限。
 
信用债收益率大体维持稳定,也表明相关机构短端资金融入和资产被迫抛售的压力可控。
 
 
再如,经济基本面上,全球制造业PMI的显著走高、国外金融市场风险偏好的明显提升,带来美国国债收益率较快爬升,部分期限突破了关键点位。这应该对国内收益率形成了向上的牵引。但考虑到去年底“债灾”以来内外高利差的保护,并结合国内长端上行较多、短端上行有限的特点来看,我们怀疑,外围牵引可能只是一个诱因,并不是问题的全部。
 
 
事实上,外围风险偏好提升的同时,近期国内商品房销售降温的势头变得更加明朗,供给侧限产对工业品价格的向上驱动也有所消退。最新公布的10月制造业PMI也有回落。这很可能还会增强市场对短期经济下行、融资需求回落的信心,基于此作出诸如股票市场短线休息停涨、债券市场边际积极等判断,也是过得去的。
 
 
然而,股票“当歇不歇”。周期板块虽然出现了一定的调整,但消费、金融板块维持强势,指数一段时间内涨势还在加速。利率债“当强不强”,反而出现了一波极其猛烈的下跌。
 
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对中长期经济前景预期的改变,引发了定价锚的漂移,是推动这段时期债券和股票格局变化的关键原因。
 
尽管短期经济数据存在波动,但中长期经济前景预期的改变存在切实的原因,例如全球经济普遍和广泛的恢复、中国房地产存货去化接近尾声等,这些重大趋势的出现和逐步确认推动着金融市场格局的转化。
 
由于年初加强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冲击,债券市场上,这些基本面因素被掩盖起来;事实上,股票市场“估值锚”的漂移已经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陆续展开。
 
近来随着政策冲击逐步平息,债券市场上,这些基本面的因素开始显现。在交易层面,这可能主要表现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逐步减少长期利率债的配置,并增加权益资产的持有,从而部分地推动了股票的上涨和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
 
从这样的解释看问题,长端利率债收益率的上升似乎具有趋势性,并可能在长端的信用债等市场上逐步扩散开来,尽管这一变化对短端利率水平的影响不会很大。
 
二、经济总体保持韧性,留意PMI下行及商品房销售降温影响
 
实体经济继续保持良好韧性。外围恢复对中国出口形成的支持,是重要原因。
 
例如,中国实际出口增速在2015年下半年见底,随后震荡走高,2017年2季度实际同比回升至9%,与2013-2014年季度高点水平接近,较低点反弹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供给侧改革和环保限产对产出的抑制。
 
从制造业PMI、国际金融市场以及OECD领先指标等等来看,此轮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恢复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这也许反映了多年调整之后,全球经济在出清道路上所取得的明显进展,可能也意味着未来增长趋势的更加稳健。
 
最新数据方面,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继续维持强势。
 
 
国内方面,需要留意的是10月制造业PMI的回落,以及9-10月商品房销售的低迷。
 
10月中采制造业PMI较前月回落0.8个百分点至51.6%,为过去三个月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其中的生产指数更是下降1.3个百分点至53.4%,为年内次低水平。供需两弱,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似乎正在体现。
 
 
今年9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1.5%,为2015年3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三四线降温的势头似乎也开始出现。
 
这可能主要反映了限购限贷限售政策的陆续出台、信贷额度的紧张,也许还有市场自身透支等因素的影响。
 
限制性措施短期之内不会转向,商品房销售的降温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从10月最新的样本跟踪来看,成交低迷的情况还在延续。
 
预计销售降温也会对接下来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以及实体经济终端投融资需求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具体幅度仍需要密切地跟踪留意。
 
不过目前的共识是,全国范围内商品房库存的显著下降,将制约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下行的深度。近期开发商拿地仍然积极,除了其本身的滞后特点外,也许还与库存去化背景下开发商的乐观展望有关。
 
三、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回落,CPI通胀压力可控
 
9月中旬以来,流通领域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收窄。预计10月PPI环比较前月回落,同比由于高基数大概率走低。最新公布的PMI-购进价格指数也验证了这一判断。
 
细项看,上中旬石油天然气受国际油价推动,涨幅继续扩大;林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等领域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收窄;化工产品、黑色金属、农产品等领域价格有所下跌。
 
第四季度,环保限产和冬季施工限制措施陆续落地。这可能导致相关领域的供需两弱,工业品价格或维持震荡运行格局,但工业增速或许会受到不小的拖累。
 
9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发布。整个3季度,工业品量跌价升,在此背景下,工业企业收入同比10.4%,较1、2季度有所回落,但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除了与收入增速有关,还受到价格和利润率的显著影响。3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同比24.3%,较2季度明显反弹;9月当月利润同比更是高达27.7%,为2011年年初以来的月度最好水平。
 
近期市场对明年CPI通胀抬升的讨论升温。这可能部分地与长端利率债的显著调整有关。
 
自上而下地看,考虑到国际原油供应与国内粮食库存的制约,食品领域的涨幅可能有限;PPI同比的高位回落,预计也会缓和部分耐用品领域的调价压力;未来工资的加快上涨,需要看到整体投资的重新扩张或资产周转率的明显提升,这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因此,合并看,我们预计CPI上行压力仍然是可控的。
 
自下而上地看,医疗领域的深化改革在继续;鲜菜价格存在重回大年的可能;生猪价格的涨跌幅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些领域价格上涨对CPI的影响,还需要后续进一步的跟踪和分析。
 
四、全球经济动能积极,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川普税改进展、制造业PMI显著回升、美国3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超预期、科技类股票业绩强劲等诸多因素驱动下,10月以来,美国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明显回升,继续录得显著上涨。
 
美债收益率上行除了与风险偏好回升有关,似乎还受到了联储主席人选不确定性的额外打击。部分期限收益率升破关键点位,可能对其他一些国家也形成了向上的牵引。
 
与此相应的是,美元指数结束了年初以来的持续颓势,自9月下半月以来强劲反弹,目前回升至94以上,反弹幅度近4%。
 
10月欧元区权益指数表现也比较积极、债券收益率上行,但幅度均较美国明显更弱。这可能与部分国家内部不确定因素的拖累,以及欧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节奏不及预期有关。
 
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事实上也偏强,制造业PMI进一步走强,连续创2011年初以来新高。
 
日本方面,权益指数受到安倍连任预期及最终连任的驱动,持续大幅上涨。日本出口、私人消费走势强劲。
 
新兴国家权益市场表现也维持积极。
 
A股方面,10月前两周,市场总体也维持强势,录得较大上涨,上证50、沪深300涨幅均接近5%,上证综指、万得全A指数涨幅近2%。最近交易日的下跌,可能与会议期间干预行为的逐步退出有关。
 
风格方面,10月份消费涨幅靠前,金融其次,这些前期强势的板块依然强势。稳定、成长板块涨幅比较有限,周期和房地产板块还有轻微的下跌,这与商品房销售的降温、供应限制对工业品价格支持力度的减弱有关,是符合预期的。
2017年10月31日
 
文章原题为:旬度经济观察(2017年10月下旬)
 
 
话题:



0

推荐

高善文

高善文

299篇文章 53秒前更新

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曾任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