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总供求平衡与国际收支波动

                       ——产能周期理论概述之二

 

2012年1月

高善文[1]

 pdf下载:http://vdisk.weibo.com/s/1Uhwi

文字部分如下:

本文提出和讨论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用以观察中国经济的总供求波动,并基于此来分析产能周期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特征。作为起点,我们首先提出这一理论框架的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包括:

我们可以将经济体分为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前者的价格是弹性的,后者的价格是粘性的;其汇率大体固定;其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开放、资本账户关闭;其总量波动不影响全球经济的平衡格局(即小国经济假设)。

这里需要多提一句的是小国经济假设。对于许多观察者来说,将中国经济假设为小国模型是很奇怪的,毕竟在为数众多的领域中国需求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市场的格局和走向。

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国经济假设条件下的分析过程可以等同于封闭经济模型,所以小国模型提供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理论极限情形,而现实情况下的开放经济总是介于小国模型和大国模型(即封闭经济模型)之间的某个状态。

由于不可贸易部门的分析必然是封闭经济模型,因此本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对大国模型的分析。

 

一、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

简单而言,以是否能够通过贸易手段弥补供应不足或者输出过剩供给为标准,可将经济体分为可贸易部门(Tradable Sector)和不可贸易部门(Non-tradable Sector)。

正如我们在《通货膨胀专题》中所讨论的那样,可贸易部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遵从一价定律,由全球范围内的总供求决定。理论上,在货物可以自由流动、经常账户下货币可自由兑换的背景下,套利机制将抹平可贸易品价格的差异。假如不考虑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国内外可贸易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应当基本一致,在固定汇率制度安排下,这一点十分显然。

如以下的图1所示,如果我们记一国可贸易品的总供应曲线为AST ,对可贸易品的国内总需求曲线为ADT ,可贸易品的价格PT外生给定(这一点由小国经济假设所决定),则可贸易部门最终产出为YT。供应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不需要过多解释。

图1中P0是使得可贸易品国内供求相等的价格水平。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差异,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一个国家可贸易品的生产和消费未必完全相等,在图1中表现为PT与P0的分离,这时经济体所实现可贸易品的供应量与需求量出现差异,这一差异实际上就是经常账户盈余CAS。

当PT>P0时,可贸易品的供应超过国内需求,过剩的供给以PT的价格出口到海外,表现为经常账户盈余;当PT<P0时,可贸易品的供应不足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供应缺口需要以PT的价格从海外进口来弥补,表现为经常账户赤字。

不可贸易部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决定相对简单,由国内总供求决定。设其供应曲线为ASN,需求曲线为ADN,均衡产出为YN,均衡价格为PN

仔细观察容易知道,在图1和图2中,需求曲线对应着国内消费和国内投资,合并起来是国内需求;供应曲线对应着国内消费、国内投资和净出口之和,即总产出。所以一个国家所实现的GDP总是处在供应曲线的某个位置上。

从图1和图2能够看到,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动,可以归结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供应曲线发生移动,或者国际价格PT发生变动。

例如,当全球经济景气上升、或者汇率出现贬值时,PT将会上升,形成一国经常账户盈余的扩大和经济总产出的增加;这时该国的国内需求实际上还会下降。

这也是人们分析国际收支变动时最常见的分析思路。但在现实条件下,还有两种更重要的系统性力量在影响国际收支,即图1中需求和供应曲线的变化。

以下我们简单分析这些情形。

 

二、需求曲线的扩张

如果一个国家的内需,即其消费和(或)投资受到某些冲击,例如景气上升、预期改善或政府政策刺激等,出现扩大的倾向,由于需求的扩张同时包含了可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两个部分,这时就会出现以下图3和图4的情形。

显然,对于可贸易部门来说,其价格水平和总产出都不会发生变化,但需求冲击导致经常账户从盈余CAS1的水平调整为赤字CAS2的水平。

对于不可贸易部门来说,其价格水平和总产出将会上升。

 

三、供应曲线的扩张

在一个国家出现技术进步加速、有效资本存量扩大或者劳动者就业倾向改善等冲击的时候,供应曲线右移。由于这些变化会同时影响可贸易部门和不可贸易部门,这时就出现图5和图6的情形。

对于可贸易部门来说,其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变化,但供应冲击导致经常账户从盈余CAS1的水平扩大为盈余CAS2的水平,其总产出从YT1扩大为YT2

对于不可贸易部门来说,其总产出将会上升,价格水平会下降。

 

四、全球需求的扩张(或汇率贬值)

全球需求的扩张将会导致可贸易品价格上升,出现以下图7的情形。

对于可贸易部门来说,这时其价格水平从PT1上升到PT2,其经常账户从盈余CAS1的水平扩大为盈余CAS2的水平,其总产出从YT1扩大为YT2

需要注意的是,可贸易部门以及不可贸易部门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还会相互构成对方的投入,例如钢铁(可贸易品)的生产需要铁路运输(不可贸易品),电力(不可贸易品)的生产需要煤炭(可贸易品)。因此一个部门产出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另外一个部门的供应曲线发生移动。

在发生国内供求冲击的时候,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这些冲击同时影响两个部门,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不影响分析的基本结果。

但如果发生了全球冲击,例如国际需求上升,那么这时冲击具有选择性,它会影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出现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贸易部门面对投入品价格上升的压力,其供应曲线向左侧移动,出现价格上升和产出下降的现象。

 

五、理论应用中的问题

从前面的描述容易看到,经常账户盈余的波动反映着经济领域的重要冲击和变化,但识别冲击的来源需要同时观察其他指标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可贸易部门以及不可贸易部门的产出和价格。

识别这些冲击来源的重要性在于,它为资产重估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最重要的输入(外生)变量。

在分析实际经济数据的时候,经常账户盈余可以相对便利和可靠地观察,但可贸易部门以及不可贸易部门不容易清晰地定义和识别,其产出和价格数据也难以可靠地获取。

从操作的角度看问题,在面对国内供求冲击的时候,这两个部门产出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总产出的变化方向来代替。在发生国际需求冲击的时候,可以通过观察可贸易品价格变动和国际产出变化来识别和确认。

基于《通货膨胀专题》部分对中美生产资料价格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中国的生产资料价格能够代表可贸易部门的价格,第三产业绝大部分无法直接贸易,其价格缩减指数应该能够代表不可贸易部门的价格。

这样,对于三种冲击来源(国内需求、国内供应、全球供求),我们就有三组以上的指标来进行识别和辨认,即经常账户盈余、总产出、可贸易品价格、不可贸易品价格、以及全球经济产出(我们使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工业产出来代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分析几段典型时期的经济数据,从而识别冲击来源;然后将这些冲击输入到资产重估的分析,得到资产市场变化的预测,并进行数据验证。



[1] 首席经济学家,gaosw@essence.com.cn,S1450511020020

话题:



0

推荐

高善文

高善文

299篇文章 53秒前更新

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曾任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