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两篇报告中,我们讨论了货币供应量及产出缺口和中国通货膨胀的关联。第三篇我们构造了认识中国通货膨胀的独特分析框架。"掀开货币面纱一.pdf"http://t.cn/Sbi0vD "掀开货币面纱二.pdf" http://t.cn/SbiEPM, "掀开货币面纱三.pdf" http://t.cn/Sbi0ve

 

掀开货币的面纱 之一

---货币与通胀长期关系的简要回顾

 

内容提要

   

    货币主义一般认为在长期内货币与通胀之间存在稳定和紧密的联系;在一些研究中,有些学者进一步认为货币供应甚至在短期内都可以提供关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可靠预测。本系列以文献调查为基础,结合必要的经验数据,回顾和总结了货币与通胀在长期与短期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中国经济中的表现。本文为此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货币和通胀的长期关系。

    本文研究了1950-2009年期间89个国家的货币增速与通货膨胀数据,结果显示,总体来说通胀与货币之间在长期内确实存在相当紧密的联系。进一步的数据处理也表明:对于较低通货膨胀水平的样本而言,这一联系的紧密程度明显减弱;只有在较高通货膨胀水平的样本中,这一联系才比较明显。此外最近二十年以来,货币与通胀的长期紧密联系出现显著下降;在低通货膨胀的样本内,这一联系在统计上似乎很不显著。

    这些结果凸显了深入理解货币变动与通货膨胀之间传导机理的重要性,可能也暗示了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对于货币政策实践的重要作用。此外近二十年来货币与通胀长期联系的明显瓦解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思考的。

    这些结果同时表明,在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即使对于长期研究而言,通过立足于观察货币增速来简单推断通胀水平的变化,其风险也是相当大的。

 

掀开货币的面纱 之二

                  --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内容提要

 

   西方中央银行多利用产出缺口和新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来预测中期通胀。实证研究表明,对西方国家来说利用这种方法预测通胀其准确程度超过其他结构型模型。

    然而,产出缺口之所以能够预测通胀,是因为在许多产品领域存在普遍的价格粘性。如果不存在价格粘性,市场即时出清,产出缺口对通胀也就失去了预测能力。产出缺口和价格粘性不仅是解释通胀的工具,同时也是连接货币与通胀之间关系的纽带。

    当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波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的波动所驱动的。在食品领域的粮食、蔬菜和猪肉等产品并不存在广泛的价格粘性。因此,利用产出缺口的概念来预测中国的通货膨胀缺乏严密的理论基础,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掀开货币的面纱 之三

                    --中国通货膨胀的理解框架

 

内容提要

 

    在掀开货币的面纱系列前两篇报告中我们提到,利用货币供应量和产出缺口预测中国的通货膨胀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困难。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更为核心的因素。

    在生产资料和食品价格的波动领域,我们认为其产品相对标准化、有较好的流动性,因此价格粘性的色彩并不强;考虑到中国经济在各个层面上主要受制于资本存量而不是劳动力的多寡,基于产出缺口进行推断并没有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经验证据。有鉴于此,我们以弹性价格为基础,以供求平衡和库存调整为线索,构造了以中国经济为基础、独特的通货膨胀分析预测框架。

    货币和通货膨胀在长期之内有密切的联系,但在短期的联系并不明确。在中国也是如此,经济周期性的凉热是联系短期货币和通胀最主要的作用环节。我们以经济凉热产生的信贷需求强弱为入手点,兼顾货币政策松紧的影响,以微观的政策传导过程为对象,以广谱的经济证据为基础,研究了货币和经济的关联。

话题:



0

推荐

高善文

高善文

301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办公厅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曾任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